文物修复匠人:刘胄 多重角色集一身,穿越于古典与现代的时间旅行者(转自《了不起的匠人》)
日期:2021-09-01  作者: 来源:  浏览量:512

85后道教传人、南派文物修复师、“直播带艺”主播、明星匠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司产业导师资源库技能大师......

他从事着最古老的文物修复职业,曾经挑战x光也无法找出破绽的商代青铜鼎修复,却有着“刘萌萌”这样可爱的名字,在他身上,旧时代与新时代似乎丝毫不违和,还能互相交错交响。

本期古代开学季,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一位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散人,文物修复师刘胄。

一、才34岁的他,已经有近20年古物修复历史......


1987年的刘胄,出生于湖南安化,与其他小伙伴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从小就与神像、法器、字画等充满神秘感的旧东西打交道,在古玩店一泡就是一整天。

刘胄祖上属于梅山教丹青院的一支,本就是负责修复法器的,爷爷奶奶又喜欢收藏古玩,虽然大学学的并不是相关专业,刘胄的人生抉择,还是逃不开文物修复的这条路。

这些奇奇怪怪的旧东西是刘胄的好朋友

一个碎成47块的青铜鼎,他花费半年时间拼接还原......


一件摔成70多个碎片、最小只有两三毫米的瓷器,在他手里成功复原,几乎看不到修复痕迹……


他主持修复国家一级文物《清黄自元楷书张茂先励志诗册》......

近20年的古物修复经历,经刘胄修复的文物门类涵盖青铜器、瓷器、木雕、字画、杂件,出土漆器等。一些老手艺,金缮锔钉都是属于文物修复的范畴。他说只要懂了基本的修复原理,所有门类都是触类旁通的,变化的只有材料和手法上。简单的说,古物修复就是用覆盖的方式,把缺失部位美化或者还原。

古物修复的部分道具

当问起刘胄印象最深刻的,最难的一次修复经历时,他想了想,说文物修复其实已经是一门非常专业和严谨的学科了。它有一套完整复杂的标准和方法,如果说还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应该不在技艺层面,而是修复的立场和态度。

摆在文物修复师面前的,不管是来自皇家贵胄还是乡野民间,都不单单是一件器物,它凝结着文明与情感,承载着一段风烟漫漶的历史。一件文物在修复师的手里搞砸了,那种遗憾,是愧对文明的遗憾。

二、修旧如新,还是修旧如旧,刘胄说均无定法......


国内主要的修复态度是以保护为主,老一辈的文物修复师可能觉得原物坏了,应当要给它补的结结实实的,甚至于不可逆。

比如一个东西碎了,用焊接的方式给他焊一下,是无法再打开的。而国外的主流修复理念大体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东西碎成两半,用胶水给他粘上。当修复的手艺不行,或者材料老化之后,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把这个碎片变成两半,又可以还原到修复之前的效果,也就是说,需要可逆性。

刘胄与父亲探讨对修复的理解

作为“南派修复师”,刘胄将家传的技艺整理总结成体系之后,也有了自己对于修复更深的理解。他现在追求的是还原造物者本身的愿望或者是器物本身最好的状态。也就是说,修复这个动作的意义,是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不管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都要根据每一件器物的具体情况来对待。没有定法,可能是面对一件文物最好的态度。

三、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最重要的是敬畏心

刘胄说,不论是哪种修复态度,想尽一切办法延长文物的寿命是根本使命。刘胄深知,传承老手艺,传承的是一颗敬畏之心,对文化的敬畏,对时间的敬畏。

刘胄为父亲手工做了一个浇花用的水勺,不同的是,开口开在右边,因为刘胄的父亲是左撇子。他始终相信,与大量复制的工业品相比,手工器物有情感的注入,仿佛赋予了物件生命一样,相处越久,情感越深。听起来似乎有点玄学,但相信“万物有灵”也是一种郑重的价值观。

四、Q&A对话时间

匠匠:作为80后的年轻人,在互联网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选择职业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可能性很多,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份低调枯燥的职业?

刘胄:与投身竞争激烈的行业相比,我的个性上,更愿意选择一种闲散的生活方式。比如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能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追求更纯粹的东西。

当然做文物修复也跟家传有关,我可能从小被耳濡目染的比较多,只不过早先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东西在我心底已经扎根很深了。

刘胄和朋友们在一起

匠匠: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种国宝级的文物相比,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古物修复似乎更有人情味,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吗?

刘胄:我曾经替一位终身信佛的百岁阿婆修复过佛像,最终的成品很特别,我刻意保留了断面,甚至将断面支起来形成一段中空,提醒着看到它的人,有些东西我们不应该忘记。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阿婆为了佛像的面部不被损坏,无奈之下将佛像从胸口锯成两半。直到事过境迁这尊佛像才能重见天日。

在这尊佛像背后,有一个方形的孔,用来填充中草药和符咒,这是一种开光的仪式。其中三颗红豆代表左右眼和天眼,中草代表骨骼,青蕊代表心脏,其他中草药分别代表五脏六腑,这样佛像才有血有肉,具备了神性。

有趣的是,我在拿到它的时候,发现孔洞里竟然生活着许多蜘蛛!也就是说,生命和精神在这尊佛像上流转,并将继续流转下去。最后我保留了这些小蜘蛛,让它们和佛像一起回到它来的地方。

保留断裂痕迹的佛像

佛像背后孔洞内的蜘蛛

匠匠:你是怎么看待师父带徒弟的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师徒制和您现在从事的学校教学制,您又是如何找到平衡点的?

刘胄:我自己总结为这种学习方式为“现代学徒制”,有点类似于硕士和博士的导师制,一位老师带数量相对少的学徒。手把手教授技艺的同时,也是一个严格甄选学徒的过程。

去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开始尝试直播给学生们上课,并对网友开放,其中一场直播观看量超1600万人次,效果还是很好的。未来我会把直播变成常态,充分发挥大学所学,教学生对修复的所有文物做详细文字记录和修复视频、图片资料存档。

文物是我们触摸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文物修复需更多年轻人的热爱与传承,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

用拼图来训练学生的专注力

后记

刘胄身上,既有传统生活方式留下的印记,同时又能张开双臂拥抱正在快速更新的这个时代,这种冲突感,可能在每一个80后身上都存在着。时间在他这里变成了一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概念,我们暂且把他称作时间旅行者吧。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zRkC_PIMLqIgkIRz_RxU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