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9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又是一年开学季,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王含光刚对新教师作了“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培训讲座,又马不停蹄地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每年的金秋9月,她都是这么忙碌着。
时光荏苒,王含光在教师岗位上已度过32个春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她把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被称为“大学里最难讲的课”,是知识教育,更是认同教育,如何增强思政课说服力、感召力?她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融入教材、理论中去,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使得思政课更有“烟火味”,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
讲好故事离不开精妙的教学设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讲授,也离不开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但归根到底,内容才是基石。王含光从三个方面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讲政治,讲好党的故事。习近平的知青岁月、陈树湘的断肠明志、半条棉被的温暖,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热泪和感动,她讲实、讲深、讲透故事,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和自愿汲取故事蕴含的精神力量。二是传文化,讲好湖湘文化的故事。讲 “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髓,培育学生“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讲湖湘英烈革命故事,引领学生坚定正确价值追求;讲“湘军”续写的现代传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三是融艺术,讲好艺术名家的故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学校的艺术资源开展教学,张也、雷佳、王丽达、沈伟等知名校友的事迹成为了课堂上鲜活的故事,提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讲好中国故事,让王老师的课堂格外有魅力,她因此被湖南省教育工委授予“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能手”称号。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32年的教学生涯中,王含光收获了累累硕果: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材,主持省级课题4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利用闲暇时间,王含光经常在朋友圈分享教育感悟和教学心得,而朋友圈留言中,写满了学生的真挚话语,“听您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不容易走神”“您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我将铭记您的每一句教导、新增的每一根银发”,这也是对王含光教学生涯最好的肯定。
转自长沙晚报https://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1759318.html